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交融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

民族交融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1)分封制。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交融。 【解析】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据材料一“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据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可知,这是指的汉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西晋后期。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查看答案

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神农本草经》 D.《九章算术》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

夏朝----→商朝----→(   )----→(    )----→秦朝----→汉朝

A.西周、东周 B.西周、战国 C.春秋、战国 D.西周、春秋

 

查看答案

《魏书》记载:(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A. 匈奴语    B. 汉语    C. 鲜卑语    D. 蒙古语

 

查看答案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