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C. 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
D. 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种姓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秦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军逼淝水阵,……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军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军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之七八。
——引自《资治通鉴》
(1)上述材料所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
(2)文中的“秦”指的是哪个王朝?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3)文中的“晋”指的是哪一个王朝?何时建立?何时结束?
(4)材料中提及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5)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骞始通西域之道也。”
——班固《汉书》
(1)材料一中的“骞”指的是谁?他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一年?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丝绸之路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中的A(城市)、F(国家)两处地名。
材料三 “(汉)武帝时,西城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日都护。”
——范晔《后汉书》
(3)材料三中“(汉)宣帝改曰都护”发生在哪一年?都护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4)“骞”出使西域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出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叫什么?确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在什么时期逐步瓦解?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体现了“商君”的哪项改革内容?“商君治秦”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曹操”在农业生产上采用了哪项措施?与曹操有关,“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哪场战役?《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等故事的描写与哪场战役有关?
下图的历史人物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书法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句广告词:“一日龙门游,一部魏唐史……洛阳欢迎你!”去“龙门”可以参观到( )
A.壁画艺术 B.兵马俑
C.石窟艺术 D.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