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是国家观念的变化。国家观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外在...

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是国家观念的变化。国家观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外在性关系的变化,即传统“天下观”的破灭,二是内在性的变化,即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16年英国派阿美士德为特使来华,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双方因为是否跪拜而争论不休。由于阿美士德拒绝跪拜,嘉庆帝给英国国王颁发“敕谕”一封,拒绝了通商要求。嘉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满是“天朝”“万国共主”“输诚募化”“恭顺之心”“倾心孝顺”“来朝”“向化”等词句。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1,概括嘉庆帝的国家观,体现了清政府的对外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2:“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所谓彼教之来,即引我教之往,风气一开,沛然莫御。”

——1875年郑观应《论公法》

(2)对比材料1,材料2的国家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此时国家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3:国家观的变化是和西学东渐分不开

阶段

翻译人员

数量(不含纯宗教类)

类别范围

第一阶段

1811—1842年

西方传教士

32种

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第二阶段

1843—1860年

西方传教士为主,中国人以个人身份参与。

105种

天文、地理、数学、医学、

历史、经济

第三阶段

1861—1900年

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

555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

第四阶段

1901—1911年

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流

1599种

社会科学类占61%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1%。

 

(3)根据材料3,概括100年间西学东渐的主要变化?分析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类别范围变化的原因?

材料4:1906年梁启超在与革命派论战时,鲜明指出:“夫国民主义,则政治革命论之立脚点也;民族主义、则种族革命论之立脚点。吾认国民主义为国家成立、维持之必要,故主张政治革命论;吾认民族主义为国家成立、维持之不必要,故排斥种族革命论”。同年,他又在另一篇文章中斩钉截铁地说:“今日欲救中国,惟有昌国家主义;其他民族主义、……皆当诎(同“屈”)于国家之下”。

(4)根据材料4,概括梁启超的国家观是什么?他提出此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5:“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习近平

(5)请列出国家、民族、国民之间的递进关系。

 

(1)以中国为中心,视为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2)由以中国为中心变为世界中的一员;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外交流的加强。 (3)翻译人员由外国传教士变为中国知识分子;由个人变为有组织的专门机构;数量越来越大;类别范围,有自然科学县社会科学转变。 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外交流大大加强;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国人探索道路由师器向师制转变。对社会科学的需求大大增加。 (4)国家主义至上;企图阻止激烈的革命浪潮。 (5)国家-人民-民族。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中满是‘天朝’、‘万国共主’”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清政府盲目自大,以中国为中心,视为天朝上国;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力量的恐惧,使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演化成闭关锁国政策。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清政府由以中国为中心变为世界中的一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流加强,使清政府的国家观发生了变化。 (3)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从1811年到1911年间,翻译人员由外国传教士变为中国知识分子;由个人变为有组织的专门机构;数量越来越大;类别范围,有自然科学县社会科学转变;第二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科技,培养翻译人才,中外交流大大加强;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流,逐一翻译科学、社会书籍。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国人探索道路由师器向师制转变。对社会科学的需求大大增加。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夫国民主义,则政治革命论之立脚点也、今日欲救中国,惟有昌国家主义”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梁启超的国家观是国家主义至上;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吾认民族主义为国家成立、维持之不必要,故排斥种族革命论”,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的言论体现了他企图阻止激烈的革命浪潮。 (5)依据材料信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可知,有国才有家,人民才幸福,故国家、民族、国民之间的递进关系是国家-人民-民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的地图为三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代表通商口岸

(1)根据材料1概括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

材料2: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①“温药慢治”、②“自我疗伤”、③“开颅洗脑”、④“猛药重治”,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根据材料2中的比喻和中国人开展的救治行动正确的对应起来。(填写序号即可)

洋务运动:_________戊戌变法:_________辛亥革命:_________新文化运动:_________

材料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话

(3)上述民族英雄中在反抗日本侵华的战争中牺牲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根据材料3概括纪念民族英雄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A.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 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查看答案

某校举办主题为“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图片展。以下适合参展的图片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 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