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魏主是谁?除材料外,还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

 

(1)内容:按照土地贫瘠征税;减轻徭役,增加农业生产时间。(任意一点)作用:增加政府和人民收入;安居乐业;发展农业生产;使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任意一点) (2)内容: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仅仅照抄免除徭役不给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答出任意两点)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任意一点)。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人物:孝文帝(或拓跋宏,或元宏);措施:与汉婚、学汉语、着汉服 【解析】 (1)第一小问,由“相地而亵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可归纳出按照土地贫瘠征税,减轻徭役;根据“……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可归纳出增加农业生产时间。第二小问,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改革的作用是增加政府和人民收入;安居乐业;发展农业生产;使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 (2)第一小问,由“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可归纳出奖励耕织(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根据“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擊(没收其娈子为官奴婢)”可归纳出限制商业活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秦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魏孝文帝为接受先进汉族文化,迁都洛阳。除此之外,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还有与汉人通婚、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制度创新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写出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查看答案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道德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水经注》

D. 《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查看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