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向外传播了希腊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东方文明。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向外传播了希腊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东方文明。这场战争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布匿战争

C.希波战争

D.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B.欧洲最早的国家是古希腊

C.古希腊哲学家开创了古典哲学 D.欧洲联盟始于古希腊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同学将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王国作了比较,发现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②都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③都是奴隶制国家  ④都修建了金字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试举三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4)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这一事件得益于哪一次改革?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北魏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4)概括材料二、三这两次改革在历史作用上的相同之处。

(5)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