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1)对比秦朝与西汉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材料中的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实现“整体的汉化”的?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3)请你根据下列人物的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1)同:国家都处于统一状态;周边少数民族都有匈奴。(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异:西汉疆域比秦朝更辽阔;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 (2)经济文化交流;战争;共同生产生活;改革。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3)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统一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着明显的统一趋势;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同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解析】 (1)对比秦朝与西汉形势图,依据图片信息可以归纳出秦朝与西汉的相同点是:国家都处于统一状态;周边少数民族都有匈奴。秦朝与西汉的不同点是:西汉疆域比秦朝更辽阔;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从题干材料的“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越”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的方式有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从“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共同生产生活。从材料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使鲜卑族实现“整体的汉化”。 (3)依据题干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后,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建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通过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探究,我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认识有:统一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魏蜀吴三国分裂时期也存在着明显的统一趋势;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同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到重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并归纳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完成。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的?

材料三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以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

(3)根据材料三,请你在经济和民族关系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史实分析比较“秦皇汉武”的相似措施,并说明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查看答案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材料二决裂阡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教民耕战(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自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为哪一事件的措施?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汉字是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请根据提示信息分别写出下列文字的名称。

文字:    ①        

时期:商周

书写材料:龟甲、兽骨

相关人物:王懿荣

地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文字:    ②        

时期:秦朝

书写材料:竹简、帛

相关人物:李斯

意义: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文字:    ③        

时期:东晋

书写材料:纸

相关人物:王羲之

代表作品:《兰亭集序》

地位: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请你说说最早使用下列原料造纸的是谁?该造纸技术有何意义?

(3)工程技术推动人类文明,艺术塑造反映人类文明,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请你任选一幅图片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查看答案

表格归纳法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下表是小明阅读了《科学家祖冲之》后进行的内容归纳。表格中数学方面的贡献是

人物

朝代

贡献

数学

历法

机械制造

祖冲之

北朝

 

《大明历》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A.《九章算术》 B.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C.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发明算筹

 

查看答案

“天气新晴,是夜必霜。”“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等谚语,歌谣会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