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著名作品,属于下图这位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作的是
A.《神曲》 B.《哈姆雷特》 C.《最后的晚餐》 D.《蒙娜丽莎》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
A.资产阶级 B.手工业者 C.富裕农民 D.地主阶级
在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欧的大学兴起的一个有利因素是
A.《新法典》编成 B.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C.租地农场的建立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下列各项,与下边这张卡片记录的史实最为相关的是
A.基督教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自治城市出现 D.庄园法庭的建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分裂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分天下有其一,官渡之战挫袁军。”
-----《赞曹公孟德》
材料二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材料三 少数民族的方凳、圆凳也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南北朝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
材料四 江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称赞的是谁?“袁军”指谁领导的军队?
(2)材料二中,西晋被内迁的哪个民族所灭?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请说出其中一个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名称。
(3)材料三中这些生活情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中洛阳的繁荣与北魏的哪个皇帝的改革有关?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警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他(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向,以至严刑峻法、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3)材料三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文字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是董仲舒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用历史术语概括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