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之为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克仞八方;丝绵之饶,覆表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一中图二与材料二《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4)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二:文字发明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文、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勃兴的文明超过了其他的文明。
材料三:……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桐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记载图一、图二文字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漁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文帝
材料三: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续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重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点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汉景帝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鲜卑姓 | 拓跋 | 独孤 | 步六孤 | 勿忸于 | 贺赖 | 拔拔 | 丘穆陵 | 尉迟 |
汉姓 | 元 | 刘 | 陆 | 于 | 贺 | 长孙 | 穆 | 尉 |
A. 政权分立
B. 江南开发
C. 南朝稳定
D. 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