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推翻清朝统治 D.复辟帝制
学习历史可以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用意象重构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②报纸上刊登五四运动的消息
③大中学生阅读《新青年》 ④可以观看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
A.科举制度也能培养出新式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留洋人员在这一时期社会地位非常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开放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B.护国战争时期
C.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 D.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黄花岗起义 B.中华民国建立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