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改革户籍制度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出现 B.国家的出现 C.聚落的出现 D.铁质农具的出现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1)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两条即可)。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一次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归纳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