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1)阅读材料一,分别举一例东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史实。

(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以怎样的不同方式对待儒家思想?指出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

(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①政治大变革史实举例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王室开始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国、越国等);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战国时期,小诸侯国已经被大诸侯国兼并,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出现七个势力较强的诸侯国即战国七雄;七国之间的战争规模大、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七国之间发生了一些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力量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经过变法,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奠定基础。②经济大变革史实举例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或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春秋时期,商业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秦国注重兴修水利,由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③思想文化大变革史实举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或诸子百家) (2)不同方式: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同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发展并不断创新;热爱国粹,诵读经典,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等。 【解析】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①在政治上,战乱不断,诸侯国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和战国七雄。②在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牛耕技术的使用;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等。③在思想文化大变革史实,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力相关。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继承、发展并不断创新;热爱国粹,诵读经典,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学生正在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电影中的主角最有可能是

A.商鞅 B.司马迁 C.王羲之 D.祖冲之

 

查看答案

成语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源于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西晋时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战乱频繁 B.政府统一组织迁徙

C.南方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查看答案

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称为“南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

A.洛阳 B.建康 C.官渡 D.建业

 

查看答案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