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把中国推向屈辱的深渊。 (1)...

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把中国推向屈辱的深渊。

(1)根据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结合所学,指出下列两段材料所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

绘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说明陈天华认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的历史依据。

 

(1)继续和扩大:一国到多国;最远打到天津到打到北京;所开口岸数量增加,范围更由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联系:《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依据:《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折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表明清政府已丧失保卫国家的能力。(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原因是侵略国家由一国到多国;最远打到天津到打到北京;所开口岸数量增加;范围更广由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结合所学可知,两则材料所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湖。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陈天华认为“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的历史依据是《辛丑条的》中清政所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折毁大洁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表明清政府己丧失保卫国家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是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是五四折文化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实现救亡图存的手段。

——摘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民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   作为近代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如《国民力争外交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对发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也是连续报道。在叙迷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始于何时?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报道“五四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洋务企业的经营状况

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98种西洋著作。

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五年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将首批优秀生送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④开平煤矿投产十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因此天津市场上的洋煤进口从原来的将近20万吨降至120余吨。

⑤福州船政局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生产成本高,效季低下,效率水平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材料二  “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此文言之为害矣。”民智才能国强而文言造成的言文分离使一些粗通文字的中国人即使识宇也无法读懂文幸,无法掌握相关知识。

——摘自赵炎秋《近现代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及示例,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合理的解释

①、③

洋务运动期间所设译书馆和新式学堂,传播了西学,培养一批近代军事和科技人才。

 

 

 

 

 

(2)材料二中“智国”“智民”的标准是什么?中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的罪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中国近代主要民族T业的发展和铁路的修建示意图》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英文字母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

(1)A.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广

B.中国人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2)观察示意图,指出中国近代民族T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在图中方框内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中文名称。

A.洪秀全在此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B.1853年,太平军攻占此地并定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田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国共双方进行了40多天的谈判,在中国共产党作出巨大让步的基础上,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斬中国: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1946年6刀,以国民党国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正确";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错误";是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未涉及”。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

(2)国民党希望通过两党谈判实现真正的和平建国方针。(     )

(3)陪同毛泽东赴重庆的有周恩来、王若飞等代表团成员。(     )

(4)毛泽东亲赴重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     )

(5)“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