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该材料反映的是( )...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西欧土地分封改革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措施体现了商鞅变法注重革新、关注民生和实现国富民强等特征。所以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改革。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河渠书》记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果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此渠”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通济渠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行省制 D.封君封臣制

 

查看答案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①北京人采集狩猎  ②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③半坡居民种植菜  ④相传黃帝造船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九年级某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以“国家治理”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解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权力的制衡)

(1)请协助第一组同学,完成图片说明:

图一

图二

图一是      国为了纪念《      》(文件)颁布而发行的纪念币。该文件发布的重要历史意义是:__________

图二反映的政治体制的特征是“”,该政治体制最早出现于_______国。

该国施行这一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则是:

 

(第二组:民主的传承)

材料一 伯里克利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沈坚、金志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它庄严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民享有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主权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也就是公民或公民代表的大多数所表达的普遍意志”。同时宣言还公开声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被誉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吕一民《法国通史》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在民主原则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所学,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民主”在本质上分别有何局限?

(第三组:法治的源流)

材料三 (皇帝)即位之初,就着手整理、编纂法典。法典鼓吹皇命受命于天,权力无限,而奴隶和隶农必须服从,……有允许释放奴隶的规定,但强调隶农必须固着在土地上,以保证大地主有充足的劳动力。(法典)竭力维护私有制……西欧各国的立法,除英国外,大多受到(法典)的很深影响。

——《世界中古史》

材料四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4)据材料三,最终汇编而成的“法典”是指哪一文献?据材料评价这一文献的历史作用。

(5)材料四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6)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探究小结)

(7)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对今天的我们做好“国家治理”这篇“大文章”,可以提供哪些积极的历史智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告示,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摘自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生产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解放宣言”解放的是谁?请指出材料一中人们对“解放宣言”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

(3)据材料三,归纳武士曾经起过的“独特的作用”有哪些?

(4)结合所学,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的“延续”影响到日本“近代化道路的选择”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