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20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2周年,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某校同学以“...

2020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2周年,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某校同学以“中日关系”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的是哪一次侵略战争?请列举在这场战争中涌现的两位英雄人物。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旷日持久的中国抗战,不仅支持了英美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斯大林感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

(3)请你用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旷日持久。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以史为鉴,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人物: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答出任意两位即可)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史实: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中国抗战历经14年。 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建议: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1895年,威海卫”和“日军进攻方向,清军反击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示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2)依据材料二的“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中国抗战历经14年。这些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旷日持久。依据材料二的“旷日持久的中国抗战,不仅支持了英美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以史为鉴,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提的建议是: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日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革命历程见证了不同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1)依据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四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材料二  “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相坤《弘扬“长征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二中“生存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了挽救红军挽救党,红军在长征时期召开了哪次重要的会议?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1896年8月16日,郑观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汉阳铁厂厂规。面对“铁厂事宜头绪甚繁”,郑观应“择其紧要者”加以规划,拟次第筹办。这个拟次第筹备的事宜有三个文件版本:《铁厂筹备事宜十八条》《筹办铁厂四十八条事宜》《铁厂次第筹办张本六十条》。从十八条到四十八条到六十条,内容不断扩充完善,既体现出汉阳铁厂面临的问题复杂,亦体现出郑观应的投入与思考深入。

——摘编自郭莹、陈错《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说说郑观应治理汉阳铁厂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还涌现了哪些民用企业?(一例即可)

材料二  甲午战败以及胶州湾危机以后,康有为提出中国面临的是“四千年之变局”。这个变局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从“一统之世”进入“诸国竞长之世,…因为一统和竞长这两个时代在治国方略上完全相反,所以当时的中国必须彻底改制。又因为西方列强进入竞长之世的时间比较早,所以采用西法是改制的捷径。

——摘编自叶斌《戊戌变法与“维新”名号》

(2)根据材料二,说说康有为认为“当时的中国必须彻底改制”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他提出的“彻底改制”具体指的是什么。

(3)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还可以参照哪些主要事件?

 

查看答案

某班历史知识竞赛上,有这样一道试题:下列搭配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B.京张铁路—詹天佑

C.《义勇军进行曲》—鲁迅 D.《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查看答案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其废止时间是

A.1900年 B.1912年 C.1905年 D.1922年

 

查看答案

如下图是1907年《日新画报》上刊登的《不开通》。从图中可以看到:每日放学,很多人都围在甘石桥第一女学蒙养院门口,妨碍了交通。这反映了

A.清朝顽固阻挠教育变革 B.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新旧思想交锋异常激烈 D.近代转型道路困难重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