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弄潮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陈独秀的活动表
1915年 | 创办《青年杂志》 | 1920年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17年 |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1921年 |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
1919年 |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
|
|
材料三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毎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你认为从近代先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在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的管束和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与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而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之欢心。”
(1)材料一中,使中国“走人近代”的事件是什么?材料一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款体现了列强侵华的什么新特点?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怎样实质的变化?《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种变化?
(4)请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三段材料表达的主题。
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该“时代”是指
A.反帝反封建 B.国民革命 C.抗日救亡 D.和平建国
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渔光曲》 C.《白毛女》 D.《歌女红牡丹》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我国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创建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以下是
A.大生纱厂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福新面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