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

材料二 

材料三  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材料四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百万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三分之二;抗战期间共消灭日军150多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图A事件有何标志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及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原因。

(3)材料三中《新华日报》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为句“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4)结合材料四,谈谈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合理。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背景: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或日本宣告了无条件投降)。因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蒋介石的命令不予抵抗,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亡,中国东北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进行了“十四年”抗战。 (2)根据材料二图A“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根据“奋起抗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根据材料三“1945年8月21日”“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材料三中《新华日报》的内容是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或日本宣告了无条件投降)的背景下发表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说“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4)根据材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百万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三分之二”可归纳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根据“抗战期间共消灭日军150多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可归纳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弄潮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陈独秀的活动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材料三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毎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你认为从近代先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在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的管束和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与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而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之欢心。”

(1)材料一中,使中国“走人近代”的事件是什么?材料一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款体现了列强侵华的什么新特点?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怎样实质的变化?《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种变化?

(4)请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三段材料表达的主题。

 

查看答案

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该“时代”是指

A.反帝反封建 B.国民革命 C.抗日救亡 D.和平建国

 

查看答案

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渔光曲》 C.《白毛女》 D.《歌女红牡丹》

 

查看答案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我国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创建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