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至今仍深深影响印度社会。以下关于种姓...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至今仍深深影响印度社会。以下关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由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 B.社会居民严格分为四个等级

C.种姓制度下的各个等级世代相袭 D.不同等级之间可以相互通婚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不同等级之间可以相互通婚”是错误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世界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共同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以下文明成就与创造者配搭正确的是

A.象形文字——古巴比伦人 B.《荷马史诗》——古代希腊人

C.儒略历——古代埃及人 D.《天方夜谭》——古代罗马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维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那(yé)!”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迁都的原因(至少答出两个不同的角度)

材料三  “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3)根据材料三,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我国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容易掌控)。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再)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廷尉李斯在管辖地方方面持什么意见?秦始皇最后采纳了李斯建议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首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材料一所述的“丝绸之路”最早开通的标志是哪个时期的什么事件?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连接亚欧非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何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相同的意义?

 

查看答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延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1)据材料,分析概括“简牍”在文字书写材料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至少答出两个不同的角度)

材料二  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匀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民族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越南文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造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3)据材料三概括汉字对中国及东亚文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