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发动金田起义
C. 定都天京
D. 提出《资政新篇》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 )
A. 关天培 B. 左宝贵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A. 英法联军 B. 八国联军 C. 美英盟军 D. 英日联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记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材料二 魏主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皇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材料三 少数民族的方凳、圆凳也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蒸馍和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南北朝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
(1)材料一中的“胡族”主要指的是哪些少数民族?
(2)西晋被内迁的哪个民族所灭?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些?
(3)材料二与哪次改革有关?除了材料二提及的改汉姓,“魏主”还有哪些类似的改革措施?(写两例)
(4)材料三中生活情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些情景的出现与材料一、二是什么关系?
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1)列举材料一中所说的“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个。
(思想的实践运用)
材料二 他(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法、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2)结合材料二,说明商鞅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思想的一枝独秀)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起到,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三是董仲舒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用历史术语概括这个建议?
材料四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如图是东晋某著名画家作品真迹的局部,它是
A.《女史箴图》 B.《帝后礼佛图》
C.《洛神赋图》 D.《北魏帝王出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