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94年,迁都之事就在孝文帝拓跋宏自编自导自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94年,迁都之事就在孝文帝拓跋宏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将都城迁往哪里?

(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有哪些?(两例即可)

(3)在今天我们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政策因此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洛阳。 (2)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不同意。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同意,从鲜卑族的立场上看,他的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弱和鲜卑族的消亡。一个民族在学习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解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将都城迁往洛阳。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有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所以不同意上述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材料二: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惠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农业上的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的“商君鞅佐之”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孝公任用商君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为减小诸侯王的权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汉朝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

(3)结合秦亡汉兴,说一说你的感想和启示。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年的史事。

(3)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公元前256年,蜀都郡守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____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战国初年,______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于公元前60年设置_______。

(4)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查看答案

山东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人是

A.屈原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