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道家 | 春秋时期 | A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 |
战国时期 | 庄子 |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
儒家 | 春秋时期 | 孔子 |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战国时期 | 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战国时期 | 荀子 | “隆礼”,“礼治” | |
C | 战国时期 | 墨子 | “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 |
法家 | D | 韩非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实行“法治”。 |
材料二:2000多年前,欧亚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材料一的表格中A、B、C、D四处分别应填人什么内容?这一时期的文化盛况被称为什么?
(2“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习近平总书记为世界提出了与“丝绸之路”相近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什么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夺取政权,接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户籍制度,建立了四个县,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做了准备。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进行改革。就在此时,商鞅来到秦国。他以“强国之术”说服了孝公,孝公让他主持变法。
材料二:公元前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商鞅被旧贵族“车裂”而死。但是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鞅)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等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主持变法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说明该变法对商鞅和秦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的信息是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共同治国理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一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这种农具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同时期还出现了哪种先进的耕作方式?
(2)该时期创立学说,广收门徒,大办私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我们要学习他的思想最应查阅的书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董仲舒生活的时代使用的货币名称叫什么?
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场战役
A.加速了秦朝残暴统治的灭亡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D.导致了前秦政权的土崩瓦解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是通过这部史学巨著我们却不可能了解到
A.夏启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赵魏韩三家大夫瓜分晋国
C.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专卖 D.曹操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