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改革政治体制
B. 发展民族工业
C. 反侵略反封建
D. 推翻军阀统治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15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这场战役历时10个月之久,人们称之为“绞肉机”“屠场。
——《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四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请回答
(1)引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指哪次战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800年,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政府相继颁布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哪些方面发生改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757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1814年—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其核心思潮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罗盘’导航技术”为欧洲哪一重大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国侵略印度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