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陶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天然火的运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现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如下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20171018日至10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他(毛泽东)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描述的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最终选择的“立足地”具体指哪里?

(3)材料三描述的会议发生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舰长王峰说:“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较,李鸿章对边防安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光绪帝写给哪位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的?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海防的建议。

 

查看答案

1924年,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