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公车上书

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公车上书

 

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五四青年节、100周年”,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起北大学生的愤慨,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打着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开始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以及各阶层人士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后来,我们国家把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故B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北伐战争、公车上书与题干无关,故ACD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于农历辛丑年,既1912年

B.1912年袁世凯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推翻了清王朝,彻底结束了封建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查看答案

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的是

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中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C.日本占领中国香港 D.日本伙同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

 

查看答案

“太平天田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使这里警钟长鸣。”这是某电视片中解说词,解说词中的“这里”是指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关于列强侵华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镇压太平天田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由于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四: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人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北朝后期,我国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诸华”“诸夏”是哪一个民族?春秋争霸战争导致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财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据材料回答其有利的一面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何时?出现这次人口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后对待中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如何对待对方的文化的?

(4)据材料四,总结归纳魏晋以来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