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提供证据吗?

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

③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①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②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③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是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②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③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言》

材料二:有的学者说:“科举制度如果抛开其考试内容而仅就其形式上看是很有科学性的。它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

(2)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zàng)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