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和“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 英国不顾时势
B. 法国孤立无依
C. 德国落后的技术
D. 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潰。”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大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运动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A.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 B.是英法联军的暴行
C.导火线是虎门销烟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
(4)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
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第一幕 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①( )(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权利。若解此难题,你家大臣主父偃之策②( )(策略名称),可以一试。
(1)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第二幕 共识)
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被这小小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铸造半两钱,统一使用,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我也曾效仿始皇,统一钱币,效果也很好。
(2)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他们两人铸币名称分别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统一货币“效果不错”呢?
(第三幕 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3)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哪些手段?
(4)不同时期的两位帝王对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四幕 评说)
(5)看了这部话剧后请你谈谈你眼中的“秦皇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