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摘自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横线上的历史人物是?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秧变法。商秧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宫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埤。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指岀商秧变法的背景,并从材料二中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哪家思想学派的主张相似?对秦国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冋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
——人民日报李准《变革激情越千古》
(4)材料三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与感想?
材料四
(5)材料四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哪两项措施?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第二次出使是在元狩四年,匈奴战败后。这回的目的是乌孙。…武帝以为然,因派张骞再度出使。骞至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归还,但乌孙也派了一行数十人跟他往汉朝报谢。这是西域人第一次来到汉朝的京都,窥见汉朝的伟大。
——张荫麟《上古史》
(1)材料一、材料二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张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根据材料三,写出图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五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4)材料五和材料四对比,对江南的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过分析以上材料,归纳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意义?
社会发展是指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前进的、上升的变迁过程。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下面的历史人物中任选两个,分别简述其历史贡献。
(2)(制度创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
①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
②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③由材料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写出图片一、图片二生产工具的名称,分别是哪一时期出现的?想一想,生产工具的革新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了解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虽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依然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④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