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中国网民除了惋惜外...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中国网民除了惋惜外,还有一些“报应”说,之所以有“报应”的说法,主要是指法国参与某次侵华战争,火烧了中国的圆明园。法国参与的这次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火烧了中国的圆明园”,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造成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C.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  )

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B.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C.领导者的腐朽享乐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查看答案

某条约规定“华民与大合众国人有争斗、词讼等案,华民归中国官按律治罪;大合众国人……应归领事等官按本国例惩办。”该条款损害了我国的(  )

A.贸易主权 B.领土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查看答案

对中国人而言,19世圮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创新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

材料二: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対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俄国社会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作用?其主要是废除了哪一制度?

材料四: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

(3)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林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4)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这次改革的名称和性质是什么?日本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