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和亲会盟 D. 重文轻武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下图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辽 D. 西夏
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励精图治,开创繁盛局面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如图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
A. 科举制实行目的是巩固士族(豪门贵族)的地位
B. 科举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完全没有作用
C. 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D. 科举制的负面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1924和1937年国共两党有两次合作佳话,使得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顺利进军和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选自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上70-71页
材料二 当此困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辱的基础上,已经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因为大家知道,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共中央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国民党“一大”是谁主持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什么的建立?
(2)材料一中图二黄埔军校建立时校长是谁?黄埔军校大门对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体现了办军校的什么精神?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什么方面的人才?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哪双方“共赴国难”?“共赴国难”结果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你认为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和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