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 同盟会成立
B. 武昌起义成功
C. 中华民国建立
D. 新文化运动开始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是
A.强学会成立 B.创办《时务报》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14—16世纪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人类历史逐渐走向近代,17—18世纪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赏析图片——感受文化创新)
(1)以上图片是哪一历史时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有什么创新?
任务二(绘制简图——梦回航海时代)
(2)下面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请辨识图中ABCD分别表示哪个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A. B. C. D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任务三(研读材料体会革命洪流)
(4)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怎样的性质?在谁的领导下法国结束了材料二的严峻形势?
(5)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怎样的革命思想?
任务四(以史为鉴——探寻历史规律)
(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5年,机械师詹姆斯瓦特改良了多功能蒸汽机。这种蒸汽机是用一个活塞去转动一个轮子,轮子转动可以把一个简单的水泵转化为多功能的发动机,其所产生的动力相当于很多牲畜在一起工作。这一技术的发明不仅仅使棉纺织业获益匪浅,也促进了钢铁行业、机械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材料二 此时的英国,正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窑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在城市工厂工作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指导。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功能蒸汽机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从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你能汲取到什么历史智慧?
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了近代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曰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里的耕地分为两部分:由领主直接经营的”自营地”和佃户耕种的”份地”。
(2)材料二中庄园里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什么?这种条件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材料三中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是什么人?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四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4)材料三、四反应的两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有什么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