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材料二  慈禧太后等人把用于国防的海军经费挪去修建颐和园了。……这笔款,如果用来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材料三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四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这次战争清政府最终失败,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材料内容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2)统治者腐朽(或答政治腐败或政治制度落后)。 (3)背景: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感悟: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我们要珍惜抗战成果,远离战争。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牢记历史、不记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小问,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四口通商、开设工厂等。第三小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依据材料二“慈禧太后等人把用于国防的海军经费挪去修建颐和园了……这笔款,如果用来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并结合所学可知,慈禧太后等人把用于国防的海军经费挪去修建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制度腐败。 (3)依据材料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抗战态度发生了的转变,淞沪会战爆发,国民政府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合作抗日等。材料内容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我们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是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我们要珍惜抗战成果,远离战争;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今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纪念?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并指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动使五四运动取得哪些初步胜利?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是由哪国发动的?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鲁迅是中国近代后期杰出的文学家。以下文学作品,由他创作的是

A. 《狂人日记》

B. 《骆驼祥子》

C. 《子夜》

D. 《雷雨》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昌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遵义会议———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