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直接掌握任何军队的皇帝和理想化的改革者只能求助于袁世凯,但后者过于精明和见风使舵,他知道皇帝和太后之间争斗的最终结果,袁选择了胜利的一方。”可见戊戌变法中袁世凯
A.促进了维新变法的进一步发展 B.是保守顽固派的典型代表
C.加速了维新变法的失败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恭亲王奕反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说明了
A.清政府认识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远超中国
B.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没有犯错误
C.清政府对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不足
D.清政府打算进行维新变法,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860年英使额尔金振振有词地说:“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余尚有理由: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毁足以稍戢其骄佚。”可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中国的财富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给清朝统治者施加压力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
材料一: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远洋航行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发展领头羊的原因。
材料三: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3)列举两项体现德国“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的发明创造。并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4)材料三中,日本的“内部变革”指哪一事件?举出最能体现这次“内部变革”性质的内容?
(5)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崛起中获得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起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并简要指出林肯的杰出贡献。
(3)俄美两国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