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一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农民,你支持他的变法吗?为什么?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仅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材料三中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李斯《谏逐客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担负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秦朝统治腐朽 B.秦朝百姓罢工
C.秦朝的暴政 D.修长城费时十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地点是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哪本书中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