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rěn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开创此盛世的君主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治 D.李隆基
“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描述的是
A.京杭大运河 B.江汉运河 C.邗沟 D.古江南河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四 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新政又是怎样建立社会安全网的?
(3)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色?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建议。
美国早期的发展历程,引人深思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从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二 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南北战争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第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文化,所以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经济联邦制获得了统一。……第三,内战使联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力量,开始建立出一个以国家、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形态。
——摘编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它的起草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是指哪部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代表们的“忧虑”,这部宪法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3)材料三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促进了美国早期的发展?
许多国际观察家已经用“从美苏冷战的终结,到美欧新冷战的开始来形容美欧关系的新趋向;能够在军事上与美国相互毁灭的俄罗斯当今也已步人打造国家竞争力的新阶段;日本正在科技领域制订新的赶超美国的计划;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前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高技术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B. 美国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C. 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密切
D. 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