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了一位著名高僧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社会习俗的佛学典籍是
A.大唐西域记 B.心经 C.坛经 D.史记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是因为
A.其执政时期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B.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C.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D.选贤任能,创“开元盛世”局面
瓦子在城市中出现、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描述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rěn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开创此盛世的君主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治 D.李隆基
“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描述的是
A.京杭大运河 B.江汉运河 C.邗沟 D.古江南河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