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一,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图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名称。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没有欺辱弱国。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政策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使得中国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材料二 (清政府)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1)材料一所说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3)上述材料在对外交往方面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位“僧人”是谁?他留下了什么宝贵的著作?
(4)材料四所说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请做以下判断
(1)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朝大运河以北京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3)唐太宗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北宋张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孙思邈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本草纲目》这本医药学巨著。
(7)《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农政全书》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
(9)诗人李白被称之为诗圣。
(10)嘉庆皇帝平定准噶尔叛乱。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其主要原因是
A.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
B. 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C.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自然灾害
D. “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只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