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七年级暑期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在半坡遗址博物...

某校七年级暑期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在半坡遗址博物馆同学们看到一下文物。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A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BC项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查看答案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查看答案

“你来自元谋,我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时期

史实

三国

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明朝

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

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材料一和表格的内容信息反映出的主旨是什么?

材料二 

 

 

 

 

①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

②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③1945年,日本驻台湾总督签投降书递交中国政府代表,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回归祖国。

 

(2)材料二的史实,说明近代台湾的苦难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将下面历史事件对应的表格中史实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与甲午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与解放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材料三  新中国70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变化,并指出“一国两制”、“九二共识”与《反国家分裂法》共同坚持的原则。

材料四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结合自身说明青少年为两岸关系友好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应有怎样的担当?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民主法治伴我行”的演讲比赛,要求在演讲过程中叙述出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发展的历程,请你对这次演讲比赛内容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宪法奠基)

材料一 

(1)上图所示内容出自于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民主法治的初建)

材料二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2)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民主法治的发展)

材料三 

 

 

 

 

1980年8月,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说:“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让邓小平有感而发的背景是什么?

(4)假如你作为演讲者,请写下对未来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期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