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 材料一:分封制与县郡制的...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

材料一: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概括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白寿彝《中国通史》

3)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汉武帝最后接受了谁的建议,确立了什么学说的正统地位?对待这一学说秦始皇曾采取什么政策。

材料四: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4)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冒险家是谁?据材料四,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1)分封制是世袭的,郡县制是由国君任命的。 (2)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加强了中央集权)。 (3)董仲舒,儒家学说;焚书坑儒。 (4)张骞 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分析可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在于分封制是世袭的,郡县制是由国君任命的。 (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依据材料三“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西汉初期面临王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依据所学可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冒险家是张骞;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开通创造了条件。据材料四概括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变革·借鉴·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于爵位并赏赐土地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史治理

 

1)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①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变化有何关联?

材料三: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说明你判断的理由。(1点即可)

材料二:“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下兼相爱则治,文相恶则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观点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观点一、二、三、四分别所代表的学术流派。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尧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东周时王室地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齐民要术》——贾思勰 B.《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C.《大明历》——祖冲之 D.《兰亭集序》——顾恺之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