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孽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窄)。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企及)也。

——汪士铎《亿丙日记》(1853~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1919年,5月8日)读报载北京学界事,但觉感情愤兴,恨不躬逢其盛(5月17日的日记中有如下传单)鸣呼青岛!鸣呼我中国未来的前途,贪得无厌的日本人,没有一天忘记我这地大物博的中华民国(6月)代英所觉为重要之事,在唤醒工商界及多数平民。此其方法(一)用报纸发表时事,以有系统之叙述,使工商界及平民,知有国家而爱之。(二)辅进平民思潮,(支持)平民商会及其他平民活动。

——《恽代英日记》

(注∶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这,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阅读材料一,根据汪士铎的官职和日记中的描述,概括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北京学界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中恽代英所列举的爱国方法。

(3)材料三让蒋介石“心神哀痛”的原因是什么?从1931年到1937年,材料中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儿则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日记在历史研究中有何价值。

 

(1)态度∶敌视(或否定);因素∶人地矛盾(问题)突出;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事件∶五四运动;方法∶报纸传播;利用报纸,唤醒大众的爱国热情;关注支持平民活动(回答一点即可,也可结合材料回答) (3)原因∶九一八事变(或沈阳、长春陷落);变化∶由忍辱负重(或不抵抗)到持久抗战(或积极抗战);转变原因∶日本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西安事变的爆发;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4)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回答一点即可,答案自圆其说也可满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广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孽息繁衍……”分析概括可知,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是敌视(或否定),因为他把太平天国称为土匪和盗贼。据材料“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窄)。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及方面大臣所及(企及)也”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兴起的因素主要有:人地矛盾(问题)突出;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依据材料二“(1919年,5月8日)读报载北京学界事,但觉感情愤兴,恨不躬逢其盛(5月17日的日记中有如下传单)鸣呼青岛!”可知,材料二中的“北京学界事”指的是五四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集会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爆发。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据材料“此其方法(一)用报纸发表时事,以有系统之叙述,使工商界及平民,知有国家而爱之。(二)辅进平民思潮,(支持)平民商会及其他平民活动”可知,恽代英所列举的爱国方法有:报纸传播,利用报纸,唤醒大众的爱国热情;关注支持平民活动。 (3)依据材料三“(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分析可知,材料三让蒋介石“心神哀痛”的原因是九一八事变,不久,沈阳、长春陷落。据材料“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可知,材料中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的变化是由忍辱负重(或不抵抗)到持久抗战(或积极抗战);结合所学可知,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日本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西安事变的爆发;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4)依据三则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是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马来西亚,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女子为妾,在北洋政府做官,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是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近代中国逐渐对外开放 B.近代中国主要向日本学习

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查看答案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对侵略者的厌恶    B. 中西交融的情形    C. 全盘西化的态度    D. 天朝上国的心理

 

查看答案

如图是苏皖九专署发给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务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性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解放南京 D.挺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列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查看答案

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其目的是

A.保证教育事业的延续 B.力图维护专制独裁的局面

C.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 D.增强民族意识为抗战服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