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这里的“先机”是指( )
A.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最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议会掌握了征税权 D.印度成为它的殖民地
“在地狱里,他看到强盗、贪宫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在炼狱里,一些政治上失势而受排挤的人,日后将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浸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喜欢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在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率领船队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
A. 迪亚士哥伦布 B. 麦哲伦达•伽马
C. 哥伦布麦哲伦 D. 迪亚士达•伽马
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法兰克王国
改革与交融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 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鲜卑族为什么要进行“服装和语言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有哪些?
(3)改革和民族交融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与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习近平主席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辉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西周的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材料二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注∶ 折戟沉沙一词形容失败惨重。)
——杜牧《赤壁》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秦始皇先后三巡琅琊,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百姓)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这里的“鼎”象征着什么?这一规定体现出西周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谁曾在此地遭受火攻而“折戟沉沙”? 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琅琊刻石上最有可能是何种字体?图片中的作品由谁撰写的?写出该作品的史学地位及记载的历史时段。
(4)综上所述,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
(5)文物是民族传承发展的见证。请你就文物的保护或合理利用拟定一条公益广 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