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是是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功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法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已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中国统一起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前景,令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极端分子担忧在大陆的扩张政策之前途。……这些军官受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崛起等因素的鼓励,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地,在西安事变和中国采取统一战线政策后仅仅半年的时间,即1937年7月7日,这些军官就在距北平以西十英里的卢沟桥策划了一次事变,突然与中国驻军发生冲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外交部长王毅在 “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历史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日关系,我们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其实,这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日本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王毅谈中日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依据所学回答,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卢沟桥事文爆友的国际区系有哪些? 结合所学指出“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开始于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中国为何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会“再输掉良知”?
近代军校自诞生起,即以强军兴国为己任,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而临“数千年大变局”,“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 于1885年在天津创办武备学堂……在课程设置上以传授西方军事技术的课程为主。同时,思想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忠君意识,《北洋武各学堂学规》 要求“每日由汉教习摘录经史一则,书于黑板,令诸生照录,讲解透彻,感发忠义之心。”
——王家俭《北洋武备学堂的创设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共产党人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黄埔师生的团结合作。许多省的招生工作主要由中共方面来负责。如毛泽东主持了上海地区军校招生工作,何叔衡负责湖南军校的招生工作……在军校建设方面,中共抽调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协助国民党主持军校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
——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1936年 12月底,“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1937 年春,中央军委决定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在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的熏陶下,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仁人志士开往前线奋勇杀敌。
——摘自中国国防报《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慷慨号令》
材料四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习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 北洋武备学堂的创办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概括其创办的目的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共产党人“维护黄埔师生团结合作”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哪场战争作了准备?这场战争取得了什么突出成果?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抗日红军大学”为何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其办学特点有哪些?
(4)综上所述,你认为现代应如何实现强军兴国?
“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B.毛泽东主席的正确指挥
C.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战争时期解放军物质匮乏
直尺标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直观地反映某个时期事件发展的历程。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抗日战争的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D.民大革命的历程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 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步风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在《一九三五年长征》一书中强调“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基于
A.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转移
B.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C.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D.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