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規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
A: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______
B: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_______
C: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_______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续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1)早在中国远古时代,就有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什么制度?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3)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 经济篇)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4)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哪两种吗?
(5)列举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 文化教育篇)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下图)图片中的人物既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6)作为教育家,他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任答一点即可)
(探究四 感悟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7)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任答点即可)
(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括号内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商、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观察下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
A. 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 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 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 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下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家争鸣
B. 秦始皇巩固统一
C. 商鞅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