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采取了哪三点具体措施实行汉化?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改革:商鞅变法;制度:实行县制;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解析】 (1)由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由“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当时在地方上推行县制。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人物与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冲之——《伤寒杂病论》 B.顾恺之——《女史箴图》

C.王羲之——《兰亭集序》 D.贾思勰——《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查看答案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查看答案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司马懿和司马昭

B. 司马昭和司马炎

C.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司马懿和司马睿

 

查看答案

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的标志是

A.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

B.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C.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D.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