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
A.德国的统一历程 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 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
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 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 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的问题。斯大林认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小农个体经济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二是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利用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他据此提出了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两个五年计划
小张同学在学习了20世纪初期世界现代史部分内容后画下了如图所示漫画。漫画中,餐桌上摆放着形状为德国疆域图的蛋糕,坐着的“老虎”“百灵鸟”“狐狸”分别对应的是当时哪几个国家的首脑?
A.法国、美国、英国 B.美国、英国、日本
C.中国、日本、美国 D.英国、苏联、中国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
C.取消自由贸易 D.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