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巨大的生产力,而且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个武器的人——现代工人阶级。现代工人阶级处于被奴役的最下层,又是大工业的产物,因而是现代社会中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们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并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

——摘编自九上《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一百四十八年前的今天,巴黎的上空一声巨响,那是黑暗世界里的第一声春雷,那是无产者不甘被奴役的呐喊。这撼地震天的第一声春雷,将沉睡的人们唤醒,这开创先河的第一声呐喊,敲响了旧制度覆灭的丧钟。

材料三  见下表。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一历史文献?它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开创先河的第一声呐喊,敲响了旧制度覆灭的丧钟”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序号处的内容填充完整。请说明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

 

(1)文献:《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事件:巴黎公社革命。性质: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3)①在中心城市发动起义,夺取全国胜利;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点: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斗争夺取政权);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巨大的生产力,而且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个武器的人——现代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并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巴黎……无产者不甘被奴役的呐喊……敲响了旧制度覆灭的丧钟”可知,这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列宁根据俄国国情,开创了在中心城市发动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为争取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④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是,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斗争夺取政权;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材料二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并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人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

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白在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为加强统治而采取的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采取材料中所述措施有何目的?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

(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

 

查看答案

“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欧共体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查看答案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1941年12月7日这一天

A.德国闪击了波兰 B.德国突袭了苏联

C.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D.法国投降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金融中心从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英国海外投资下降了四分之一,法国下降了三分之一,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欧洲国家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B.促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危机 D.削弱了欧洲大国的经济实力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把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甘薯等带到世界各地,同时把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把中国的茶叶运往欧洲。这些现象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

C.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