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

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成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所学,指出”天下大稔”局面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材料二  下图为谢镇瓯所绘制的《长安西市图》。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是名副其实的“自由贸易区”,当年的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2018年“长安与世界的对话”部分解说词。

(2)据材料二,概括唐都长安的特点。

材料三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农作物品种”一例,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的含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1)盛世:贞观之治; 经济因素: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特点:对外贸易繁荣;是一座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经济繁荣;(答出任意两点) (3)品种:占城稻; 含义: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4)有利的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学习和引进先进物种或经验技术;注重对外开放,发展海外贸易等等。(答出任意两点)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则材料翻译为: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这是描写了贞观年间的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是: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二“长安城的西市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4万多家固定商铺”可归纳出对外贸易繁荣,是一座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根据“长安人就已经过上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时尚生活”可归纳出经济繁荣等。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两宋期间,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第二小问,从材料中“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等信息看,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是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本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结合了唐朝贞观之治和宋朝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史实,可以这样经济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政策和统治者励精图治;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物种或经验技术;注重对外开放;发展海外贸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创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炀帝大业五年设立进士科,当时主要考策论。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将诗赋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

——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据材料一,请说明隋朝开创科举制的目的,并归纳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公元前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共统计出106人。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

——百度百科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科举选士出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这些新特点是末代什么政策的体现?并简要分析这一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科举所选人才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百度百科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科举制“中落”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铸就了中国文化多元丰富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灬…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原因。并举出“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的具体事例一例。

材料二  ……1004年盟约签订后,边境“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双方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百度百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材料所评价的是哪一盟约?并简要概括该“盟约”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灬……,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部编八下教材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指出管辖“单独行政区”所设机构的名称,并分析它的设立有何标志意义。

 

查看答案

台湾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政府首次在这里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岭北行省 C.枢密院 D.御史台

 

查看答案

元朝实行行省制,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赋予行省。这说明元代(     )

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B.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认为,忽必烈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接受了汉文化,并努力推行。他的这一“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     )

A.完成全国统一 B.加强管辖西域 C.实行四等人制 D.重用汉族官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