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是我国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阅读下列两...

明清时期是我国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1)阅读图片,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相关机构的设立者,并分析两个机构共同的作用。

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明清两处建筑所体现的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从民族交融的角度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

材料三: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这里该包含着多少让人不敢细想的真正大悲剧……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一夜之间成了犯……与一大群株连者一起跌跌撞撞地发配到东北来了,他们大半搞不清自己的案情。

——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文人……一夜之间成为犯人”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1)锦衣卫:明太祖(或朱元璋);军机处:雍正帝;作用:强化了皇权。 (2)不同:明朝采取军事防御的形式(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清朝采取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或清朝修庙,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沟通)。 更可取的方式: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 (3)原因: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制造“文字狱”。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是锦衣卫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为了加强君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属皇帝的特务机构。图二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锦衣卫和军机处的共同作用是强化了皇权。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三“明长城”所体现的明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采取军事防御的形式,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采取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或清朝修庙,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沟通)。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因为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3)据材料“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这里该包含着多少让人不敢细想的真正大悲刷啊……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一夜之间成了犯人……与一大群株连者一起跌跌撞撞地发配到东北来了,他们大半搞不清自己的案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文人……一夜之间成为犯人”的原因是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制造文字狱。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坚持与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带给日本以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选自本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试举一史实证明此观点。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论》

(3)请写出我国古代“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重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影响。

材料四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4)“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图片及材料

(1)据材料一,请按顺序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业工具的名称。并概括分析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江南运河奠基于春秋晩期,至隋代正式修成。远河通航后,改善了江南地区的水陆交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唐朝统治集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江南经济在隋末一度受挫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代以来,北方经安史之乱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凋敝,而在相对稳定的江南,经济却愈益发达,逐渐成为两宋国家的财政支柱。

——改编自《苏州史纪·古代》

(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储”,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甘薯和玉米在何时引入中国?据材料三及所学,请分析其引入的作用。

材料四  清朝前期人口和粮食产量

时间

人口总量

粮食总量(斤)

人均耕地(亩)

人均粮食(斤)

1662(康熙2年)

约0.98亿

1163.7亿

6.88

1183

1795(乾隆60年)

约3.01亿

2576亿

2.14

867

 

 

(4)概括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京剧是“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形成

B.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长生殿》等成为传世之作

C.由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优点,加以改造而成

D.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人因循守旧的境地,走向衰落

 

查看答案

某历史学习小组选用了下列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来制作网页。该网页的主题应该是(   )

唐朝长安城简图     北宋交子    明朝《南都繁会图》      清朝广州十三行

A.古代农业的发展 B.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D.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

①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湖北汉口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④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