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驰,以至于此。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八旗制度的影响
B.行省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
D.设置军机处的影响
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身份 |
后 梁 | 907﹣923年 | 朱 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 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 晋 | 936﹣946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 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 周 | 951﹣960年 | 郭 威 | 邺都留守 |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成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在实质上反映了
A.宣扬儒学思想的需要
B.培养具有儒家思想人才的需要
C.服务于专制统治的需要
D.独尊儒术的需要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大量南迁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