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 B. C. D.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A.掌管军队 B.分管行政 C.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D.负责监察政府官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出现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一译文: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用鱼和米作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的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译文: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居乐业,一年种植的东西几个郡都可以吃饱.……丝织品丰富,足可让天下人穿暖。)
材料三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 魏主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一、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为了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结合所学知识,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4)材料四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相应字母所代表的三国的名称。
A ;B ;C 。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3)材料三中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4)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两战役中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有何共同原因?
(5)除了以上两次战役外,还有哪些古代战役具有相同特点?试举出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