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57%以上的贫农、雇农只占有14%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可知,建国初期农村仍存在封建土地制度,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此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指的是

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苏联和越南

D.美国和越南

 

查看答案

郭沫若先生在其诗歌《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查看答案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绢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汉字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的洛阳。鲜卑贵族大多反对迁都。孝文帝没有退却,他巧妙而坚定地实施了迁都计划,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少数民族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突然改变)。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概括这两种情形各自导致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内容。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