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诸侯应履行的义务和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最少两个)。
(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又有什么创新措施?
(4)据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场改革?归纳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5)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这对实现中国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隋朝、唐朝、元朝
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中,能体现这一时期文化的是
A.山东曲阜孔庙 B.青城山
C.秦兵马俑 D.云冈石窟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什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 刘子辇的《昭君出塞图》
D.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酷爱《兰亭集序》 B.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代表作
C. 《兰亭集序》作者被誉为“书圣” D. 《兰亭集序》创作于唐朝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